close

今天別處室一位老師跑來找另一位同事拿資料,剛好他不在,便和旁邊的我聊了起來,一聊就聊了很久,等他走後,一位同事說:

「他平常從來不來,今天為什麼突然來,而且跟你聊這麼久?」

「我也不知道,可能就聊開了就聊很久啊!」

「一定有鬼,我覺得他是別處室派來的間諜。」

「間諜?」

「對啊,來套我們話的。他平常跟你熟嗎?」

「不熟。」

「那為什麼來找你聊天?」

「@#$$%……」語塞中。因為我不懂和人聊天還有什麼「為什麼」?大家都是同事,碰到一起,聊了起來,不是很正常的事嗎?

「反正我覺得他怪怪的,他們好像都會派他來打聽什麼。」

「我們剛剛也沒有聊什麼啊,就聊一些生活上的話題。」

「反正你不要每次都傻傻被人家套話。」

「喔……」

我實在很不喜歡大家都把別人想成那樣,就算我傻、我呆,也沒有人會想故意當壞人吧?!我相信那位老師根本不是什麼別人派來的間諜,我相信他也只是單純地和我就這樣聊了起來,因為我實在不想去懷疑別人,如果任何想法都有好的、壞的兩面,為什麼不能先將別人想成好的呢?

恩恩,在Mr.6看到這則很有趣的文章:「科學家說,人們總是錯估大家多喜歡/不喜歡他」,雖然和上面說的有點文不對題,但也和大家分享喔!

Newsweek連續兩周都在討論一個人性的問題:我們總在猜別人的心,別人是怎麼看我們?結果科學家發現,人人都猜錯

這篇「The Popularity Gap」文章中, 科學家對一個班級的163位學童做了長達一年的實驗。他們問每一位同學,在這個班級中,哪幾位同學,是他們願意在周六約出去玩的?然後再問他們,他們自己認為自己受班上同學歡迎的程度。結果發現,受他人歡迎的「人氣王」,自己好像都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受歡迎!

反而那些自己認為自己是「人氣王」的,沒有同學私下選他。結果,這麼多實驗對象中,竟然只有25%呈現「別人喜歡他,他也自認人氣高」,其他的75%,全都「搞錯了」。這個發現很是震憾,科學家說,我們都錯估了其他人心裡對我們的看法

科學家接下來對這些學童做了長達一年的追蹤,更進一步的發現,這些被群眾不喜歡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受歡迎的可憐人,人格與情緒發展相當糟糕,出現脫群、翹課等等現象。而那些大家喜歡的「真人氣王」,果然在人格與情緒發展方面都非常的健全。但重要的是,那些「自以為大家喜歡他」的「假人氣王」呢?竟然也和「真人氣王」一樣非常的健全。

就讓人扼腕了。許多人一輩子都以為自己「不是人氣王」,所以以為自己的能力只有如此,所以就自暴自棄的脫群。當然,人長這麼大,很少人到現在還像青少年追求當一個「人氣王」,不過大家還是追求別人更好的印象,不是嗎?

有些人會覺得,「我明明就這麼棒,為何每次面試都過不了關?」

「我長得也不差,為何就是沒有桃花運?」

「我做事正直可靠,為何沒人看到?」

「我誠意這麼夠,產品又這麼棒,為何就是談不成生意?」

一開始會有這種的懷疑。久了以後,或許就真的相信,自己不行!

而自己並不是不行!科學家發現,人人都有同一個盲點。這盲點就是,我們總是將「自我」擴大太多倍。這並非自大狂或大頭症,而是忽略了「個人資訊不對稱」的問題。

所謂「資訊不對稱」,就是一方擁有比另一方較多的資訊。而「個人資訊不對稱」,就是我們自己掌有太多「關於自己的資訊」,而別人則掌有太少!我們總以為別人從我們幾個表現,就可以完全接收到關於我的通盤的資訊;我們總以為,別人已經收到所有資訊,殊不知對方只靠一個自我武斷的直覺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p5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